跳出課室框框:了解香港中學的「學會」及其教育政策脈絡
香港的中學生活,絕不止於書本和考試。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空間,學生透過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,探索個人興趣,培養技能,建立友誼。在眾多課外活動中,「學會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鑽研課堂以外範疇、發掘潛能、建立社群歸屬感的平台。
香港中學的「學會」究竟是什麼?
就香港中學以論,「學會」基本上是由學生組織和營運,並通常在老師指導下的興趣導向俱樂部或小組。這些學會涵蓋的興趣範圍極廣,從學術追求到藝術表達,從社區服務到體育運動,應有盡有。
您可以將它們想像成是匯聚了擁有共同熱情的學生的專門小組。例如,一間中學可能設有:
- 學術性學會:加深學生在特定學科的學習。
- 當中包括中文學會、英文學會、數學學會、科學學會、地理學會、經濟學會、電腦及科技學會、天文學會、西洋棋學會等。這些學會通常會舉辦講座、比賽和讀書會。
- 藝術類學會:為學生的創意表達和表演提供了抒發渠道。
- 當中包括美術學會、舞蹈學會、戲劇學會、音樂學會、中樂團、合唱團、管樂學會等。
- 服務及品德發展學會:培養學生的品格、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。
- 當中包括健康學會、中文辯論學會、英文辯論學會、女童軍、童軍、聖約翰救傷隊、青少年團、國際青年服務團、少年警訊、環保學會等。
- 體育及康樂學會:促進學生的體能發展和團隊合作精神
- 當中包括籃球學會、足球學會、排球學會、羽毛球學會、乒乓球學會、手球學會、網球學會、壁球學會、田徑學會、越野跑學會、康樂球學會等。
這些學會對於全面發展至關重要,讓學生能夠探索潛在的職業道路,培養領導才能,並在較為輕鬆的環境中學習協作。
加入學會的裨益
對學生而言,參與學會能帶來眾多好處:
- 技能培養: 透過積極參與,學生的領導、團隊合作、溝通、解決問題和組織能力都會得到鍛鍊。
- 興趣探索: 學生能深入了解自己熱衷的學科,甚至可能因此發現長期的興趣或職業目標。
- 社交聯繫: 學會提供了一個認識志同道合同學的理想場所,有助建立友誼和歸屬感。
- 減輕壓力: 課外活動可作為一種健康的途徑,幫助學生紓緩來自學業的壓力。
- 全人發展: 參與學會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整體福祉均有助益,這正是香港教育體系所強調的重點。
總而言之,學會是香港中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,它們促進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,著力培養學生成為準備好迎接未來挑戰和機遇的、全方位的個體。這也體現了香港教育政策採取全面化方法,確保學生獲得既嚴謹學術又不乏個人涵養的教育。
延伸閱讀:香港教育政策與學會的角色
對學會等課外活動的重視,與香港教育的總體理念和政策方針不謀而合。政府認可「全人發展」的重要性,教育的目標早已超越學術成績。此為學生在高中階段提供了多元化的課程選擇,讓他們能因應個人潛能、興趣和能力,發揮所長。這種課程的多元化,間接鼓勵學校提供各類型的課外活動,包括學會,以補充學術課程的不足。
此外,香港的教育體系亦積極推動終身學習及培養學生的「全人發展」。這反映在學生升讀大學以外的進階教育選項上,多元化的副學位課程、職業及專業教育和培訓(VPET),在為離校生拓寬學習機會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。學會在此過程中,能協助學生發掘個人興趣和潛能,為他們日後選擇進修或規劃職業生涯提供寶貴的啟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