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技能≠考試分數?軟技能與STEM能力同步發展的教學策略
隨著人工智能(AI)與STEM(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數學)在香港教育界的融合日益加深,2025年引發了對「學生成績是否等同職場競爭力」的新反思。傳統考試主要檢視記憶和標準知識掌握,但在AI浪潮下,批判思考、問題解決、簡報溝通、編程與跨域STEAM實踐才是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能力。
AI平台不再只為「考分」服務,更是培養學生軟技能、創新力與數碼素養的催化劑。
不止考分:軟技能在AI教學中的嶄新角色
香港各大中小學及大學正積極將AI平台引入日常教學,除了提供自動批改與即時回饋,更多強調合作、創意、團隊協作與倫理意識。例如香港科技大學的AI教育沙箱(sandbox)課程 ,鼓勵學生在解決親身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協作、提出創新方案和自我反思。 不少AI平台讓學生在專案式學習中練習簡報、資料分析、跨領域溝通,同時促進自主規劃及團隊分工能力。
問題解決力與跨域STEAM實踐:AI平台的實例應用
STEM教學逐漸轉型為STEAM(加上Art藝術創意元素),鼓勵跨領域思考。香港多間學校於「AI x STEAM」挑戰賽中,讓學生利用AI設計原型、開發自動化工具或AR/VR場景。這類活動不要求固定答案,而是強調如何提出問題、設計解決方案、預測成果,並且必須透過簡報、短片等形式讓同儕及評委理解。(相關資訊由香港01提供)
學生在全流程中不僅提升技術,更學會了如何協作、創造與展示,培養了真正面向未來的STEAM能力。
編程與創意思考:AI教學工具的延伸
AI教學已不單是編程入門課,最新平台將AI、編程、資料分析與創意藝術整合,讓學生自主設計App、網站及機械人。課堂 中鼓勵學生針對現實情境發想,例如為長者設計AI陪伴機械人,或發展智能手杖支援視障人士。 每一次設計、迭代和展示,都在鍛鍊學生的批判思考、設計思維及溝通能力。這種全方位實踐,比單純追求考試分數更具價值。
AI平台如何促進軟硬技能整合發展?
-
自主學習發動機:AI系統每日推送個人化任務,記錄目標進度,激發自我反思與主動成長。
-
真實專案整合:各校鼓勵跨學科團隊以AI為工具解決實際問題,促進交流與協作。
-
道德與倫理訓練:課程中加入AI倫理、公平性與私隱議題,幫助學生面對未來科技社會。
-
簡報溝通力培養:由AI平台自動推送數據,學生需以資料及事例方式說服同儕與評審,提升表達力。
未來展望
香港教育轉型正迎來里程碑:AI及STEAM不僅提升考試分數,更激發學生軟技能與跨域能力。政府及教育界皆積極優化AI教育課程,鼓勵全方位發展。家長和教師不妨嘗試新型AI平台,從問題解決、批判思考到團隊合作,助孩子成為具備技術力、人際力及創新力的未來菁英。(相關報導)
想讓子女或學生在未來職場中脫穎而出?立即登上 acessment.ai 體驗AI與STEAM綜合學習方案,結合批判思考、技術專案和簡報溝通力,開展新世代多元教育之路!免費註冊,搶先掌握AI教學最前沿!